地礦新聞
省地礦總公司2015年經濟發展新動向
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新常態下地礦總公司經濟發展態勢如何?新常態是否有新思路?找礦能否取得新突破?企業管理,關注民生,隊伍穩定等等方面有哪些新看點?聚焦1月29日至30日召開的工作會議,趙廷周總經理作的工作報告透出了總公司2015年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新動向。
1.看發展
自我加壓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
報告指出,2015年是“十二五”收官之年,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企的開局之年,全面完成2015年各項目標任務,科學規劃未來發展目標,對總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。
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對我省的新常態進行了分析,指出新常態給陜西帶來了經濟下行的壓力、結構調整的壓力、社會風險的壓力,同時也帶來了倒逼發展轉向創新驅動的機遇、雁行破陣的機遇和國家大戰略的機遇,我們首先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判斷上來,統一到省委六次全會要求上來,在困難面前敢擔當,在壓力中找動力,在危機中找轉機,在挑戰中求發展。
報告明確了2015年工作的總體要求: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及省國資委各項決策部署,穩定經濟增長,深化內部改革,推進創新驅動,堅持依法治企,努力做大做強,為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障、技術支撐和專業服務。
確定了2015年的經營目標任務:經濟增長15%,實現收入24億元,利潤1.3億元。這個目標,綜合考慮了當前國內經濟與行業形勢,并對公司自身能力進行了充分分析,略高于全省工業企業增速,既是一個自我加壓的指標,也是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指標。
2. 看思路
向市場向創新向管理要紅利
報告指出,面對新常態,必須堅持向市場向創新向管理要紅利的基本思路。
向市場要紅利。一是加大投資并購力度。必須抓住經濟低迷期低成本建設的有利時機,適時收購成熟礦山企業,謀劃和儲備一批新項目、大項目。二是拓展服務領域。要依托專業技術比較優勢,在相關領域不斷開拓新的業務,向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拓展。三是開拓國外市場。把握國家“一帶一路”和我省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契機,用好政府搭建的平臺和優惠政策,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。四是加大企業戰略合作力度。抓好已簽訂項目的實施,進一步在更高層次、更廣領域與大型企業開展合作,實現優勢互補、互利共贏,為經濟發展謀求更多機會。
向創新要紅利。一是加快科技創新。建立與地礦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科研管理機制,著力解決地質找礦中的疑點和難點。加強地質找礦新理論、新技術、新方法的研究和應用,同時在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中,進行有針對性的科研攻關,促進找礦突破。二是創新體制機制。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國企改革的方向,在健全“歸屬清晰、權責明確、保護嚴格、流轉順暢”的產權制度基礎上,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。同時要積極探索員工持股,調動和激發企業的內在活力。三是創新經營思路。圍繞生態陜西建設,發揮地勘工作服務農業、環境、災害防治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專業作用,以新的投資及重點項目的建成為起點,發揮產業帶動作用,形成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活力、新動力、新體系、新優勢。
向管理要紅利。一是堅持依法治企。以問題為導向,著力解決體制、機制、制度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,使管理更加適應經營發展的需要。二是打造特色品牌。一方面苦練內功,增強自身能力,提高市場認可度。另一方面要樹立品牌意識,學會品牌經營,擴大影響力,提高知名度,打造地礦企業“百年老店”。三是促進降本增效。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,致力于提高管理水平,加強成本控制,優化作業流程,實現降本增效。
3. 看產業
做強主業提升其他產業競爭力
報告明確了2015年的找礦目標。力爭在自有礦權區找到1-2處可供開發的礦產地;新增(334)以上資源量:金75噸,鐵礦石2億噸,汞500噸,銻1萬噸,鉬5萬噸,鉛鋅5萬噸,煤4億噸,油頁巖90億噸,銣5萬噸。
為確保找礦目標的實現,會議要求,要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地勘基金項目;要用好風險勘查資金;要發揮科技引領作用;要積極開拓國外地勘市場;要加快地質資料室的建設。
報告強調,“礦業興企”和“一企一礦”、“一企多礦”是總公司發展礦業經濟的戰略目標。總公司必須堅定不移走勘查開發一體化道路,保持地礦經濟持續穩定發展。大力發展礦產開發,一要確保重點項目盡早實現收益;二要培育新的礦山企業;三要擴大現有合作項目收益。
要提升工勘施工競爭實力。一要正確處理穩企和效益的關系。去年,總公司提出了工勘施工突破的思路,形成了工勘施工調研報告,今年重點要抓好調研報告的落實,狠抓管理,降本增效,堵住漏洞,提高效益。二要拓寬服務領域。圍繞政府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的新常態,加快發展土地整理、環境修復、災害治理等業務,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政府重點投資項目、城鎮化配套工程、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,培育新的競爭優勢,為社會提供專業服務。三要加強資質建設。要不斷提高資質水平,通過資質的增項、升級,實現提“資”增效,增強市場競爭力。
同時,要提高其他產業運行能力。其他產業要進一步鞏固良好勢頭,擴大市場收益,轉變經營思路,加快施工項目進度,著力培育新興產業,力爭對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。
4. 看管理
選好帶頭人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
報告指出,干部隊伍建設,是總公司管理工作的重點。好的干部隊伍能夠產生強大的創造力、凝聚力和戰斗力。總公司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,必須要有一支堅強有力的干部隊伍。一要選好帶頭人。要做好“一把手”選配工作,優化班子結構,加強干部交流任用。二要培養好接班人。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后備干部考核管理機制,及時更新后備干部隊伍,實施動態管理,末位淘汰;要加大后備干部理論知識培養的力度,通過與高校的合作,為后備干部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;要加強后備干部實踐能力的培養,將培養情況納入基層領導班子考核評價體系。三要用好年輕人。要大膽使用年輕人,敢于壓擔子、給機會,為他們搭建成長平臺。
要提升管理水平。一是加強總部建設。總部建設重點是搞好管理,做好服務,抓好落實,提高工作效率,推動各項工作協調運轉。二是提高財務管理水平。重點是提高財務監測分析能力,提高會計核算質量,提高資金管理水平。三是提高政務管理水平。四是加強人力資源管理。充分認識地礦經濟新常態,緊緊圍繞總公司經營發展思路和經營目標,準確把握地勘隊伍的結構特征,合理配置人力資源。五是加強企業法制建設。六是加強安全生產與保密工作。七是加強審計工作。
5. 看民生
干部要勇于擔當做好職工貼心人
報告要求,黨員干部,尤其是企業負責人,第一,要做好當家人。企業負責人就是當家人,既當家就要敢負責、善負責、負好責。習近平總書記講“干部要有擔當,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,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”。基層單位領導,不僅肩負組織的重托,還承載著職工的希望和未來,要做好當家人,清楚對誰負責、為誰負責、怎么負責。一要敢負責,遇到困難敢于迎難而上,勇于承擔責任。二要善負責,善于運用科學思維和方法,化解矛盾,解決問題,處理好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系。三要負好責,要“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”,帶領企業不斷發展壯大,提高職工收入,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職工的期望。
第二,要當好職工貼心人。一是要付出真心。要以心換心,真誠對待每一位職工,換位思考,為他們辦事謀福;二是要與職工交心。放下架子,與職工拉近距離,真正了解他們的所思、所想、所盼,做職工的知心朋友;三是要做到事事上心。把職工的事情放在心上,幫助他們分析、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和問題。只有做到這“三心”,才能獲得職工的信任和理解,才能帶領他們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。
6. 看穩定
加強黨建改進作風維護隊伍和諧穩定
報告強調,要進一步加強黨建工作。一要扎實抓好作風建設,不斷鞏固和擴大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,促進作風建設常態化。二要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,充分發揮一線組織在維護和諧穩定方面的作用。三要加強宣傳思想工作。要繼續抓好黨的十八屆三中、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的宣傳貫徹,將學習宣傳活動不斷引向深入,切實將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總公司發展目標和規劃上來。四要加強廉政建設。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;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,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;嚴肅查處頂風違紀違法行為,形成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的機制,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。五要扎實推進企業文化建設。要在全公司開展企業文化大討論與征文活動,通過活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、價值觀,讓企業文化深入人心;各單位要不斷總結凝練自己的特色文化,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支撐;要發掘和樹立先進典型,廣泛加以宣傳,發揮榜樣示范作用。六要扎實做好工會、共青團工作。工會在切實維護好職工權益,豐富職工文化生活的基礎上,開展好“四結合”活動。即民主參與管理與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相結合;勞動競賽與發掘培養人才工作相結合;文體活動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;扶貧幫困與構建和諧隊伍相結合。共青團要加強自身建設,充分發揮廣大青年在地礦經濟發展中的生力軍作用。
同時,要加強離退休的管理工作,讓他們老有所養、老有所樂、老有所依。要加強離崗人員管理工作。積極為他們尋找就業機會,并對其中生活困難人員及時予以救濟。要重視信訪工作。要重視初信初訪辦理工作,力爭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;要規范信訪工作處理程序,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信訪問題,化解積案,預防群體性上訪事件,確保隊伍和諧穩定。




